原標題:青島獨辟用水“節”徑 “省”出8個嶗山水庫
5月15日至21日是第31個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今年的宣傳主題為“建設節水型城市,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今天上午,青島正式啟動節水宣傳周,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系列節水宣傳活動,持續深化全民節水意識,全力打造現代節水型城市名片,走出一條人水和諧、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之路。
近年來,青島統籌客水、本地水、海淡水、再生水利用,獨辟用水“節”徑,逐步建立和完善行政指導、經濟制約、科技挖潛、全民參與的青島特色節水機制,以有限的水資源支撐起了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2002年,青島成為全國首批十個節水型城市之一,2011年、2015年和2019年三次通過國家節水型城市復查。
作為制造業強市,青島通過建立機制,調整產業結構,鼓勵企業大力發展節水型經營模式,逐步構建了節水型城市經濟結構。目前,工業取水量在總取水量中所占的比值已由之前的60%下降到30%,全市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2%以上。
啟動儀式上,市水務管理局公布了青島6家省級節水標桿、2家節水教育基地、3家節水型高校,11家節水型企業(單位)和5個節水型社區(居住小區)名單。加大節水載體創建力度,已成為青島推進各區市城市節水工作均衡發展的有力抓手,目前全市創建命名了141個省級節水型企業(單位)、87個省級節水型居民小區,省級節水型載體創建數量及質量位于山東省前列,節水成果逐年擴大。平度市、原膠南市、膠州市、原即墨市、萊西市先后成為山東省節水型城市。
對于水的循環利用,青島另辟蹊徑,實施污水資源化戰略,努力將再生水發展成為城市第二水源,呈現出單體再生水和集中再生水雙管齊下、規模利用的局面。青島不斷完善集中再生水利用設施,目前污水處理廠的升級改造業已完成,市內七區一級A標準的處理能力為192萬立方米/日,市區配套建設8座集中再生水處理設施,敷設再生水主干管道360多公里,再生水處理和輸送能力進一步提高,20年來再生水回用量累計4.3億噸,相當于8個嶗山水庫容量。近年來,隨著李村河污水處理廠、海泊河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和擴建工程相繼完成以及李村河下游補水及調蓄工程建成投產,再生水應用于河道生態補水規模和品質均實現“質”“量”雙飛躍。2021年我市七區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47%,僅向李村河河道生態補水就達到1.7億噸,補水水質均達地表準IV類水標準,補水量和補水水質在2021年均創歷史新高。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吳 帥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椰子]